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3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社区
2023年03月14日

精细化“绣花功”营造城区治理“样板间”

■记者 邢蓓琳

多年来,静安寺街道认真践行“人民城市”重要发展理念,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各领域演绎城区精细化治理的“绣花”功夫,不仅街道城运中心获评2021年度上海市“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先进集体,更是交出全市市容环境状况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榜首“27连冠”的卓越答卷,打造形成具有静安特色的高效能、高品质城区治理“样板间”。

更高效

在一线锻炼城区管理“全才”

一天上午,街道城运中心接到“12345”热线工单,热线先联人员立刻与投诉人唐女士联系了解情况,得知唐女士昨天晚上九点多路过静安寺商圈某商场时,被人行道上翻起的一块大理石地砖绊倒,导致手臂受伤缝针。先联人员一边主动跨前与商厦负责人联系,另一边前往事发现场核实情况。很快,该投诉顺利解决。

如此管理高效的背后是静安寺街道以城区管理“最强大脑”——街道城运中心为中心,构建形成的互联互通、协同高效的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体系。

“实现城区管理高效,最重要的就是快速处置,快速处置的前提则是快速发现和快速反应。”

据街道城运中心主任张燕芬介绍,街道城运中心在有效融合政府力量、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改变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碎片化治理模式后,优化形成了“51530”街面问题处置工作机制。即工作人员接到工单后5分钟必须响应,15分钟到达现场,30分钟完成问题处置或明确解决方案,30分钟内形成问题处置闭环。

随着街道房办、市容和城运三个职能部门人员队伍、工作职能的整合,街道城运中心将培养城区管理“全才”列为最重要的工作事项。

“我们的工作人员不仅要精通原先所在部门的业务,对城区管理其他领域的业务知识也要熟练掌握,能够胜任城运中心的任何一个岗位。”张燕芬说,街道城运中心为辖区每个居民区都配备了一名专管员,负责该居民区所有涉及城区管理的工作和“12345”热线工单的接单。这也倒逼专管员必须不间断地补上业务知识的“短板”。

继去年组建形成多维联动、多元一体的“12345”热线“首席回应师”队伍和城市治理“首席观察员”队伍后,街道又在今年推出专管员和接听“12345”热线工单人员“AB角互换工作机制”。

嘉园居委会专管员小李和城运中心“12345”热线工单接听人员小陆就是刚刚搭档的AB角组合。在小李看来,嘉园居民区两年的锻炼补上了自己业务知识的不足。互换AB角后,自己得以对城区管理的重难点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新知识、提升新能力的热情和干劲。

更精细

群众从城区治理中感受美好

城区管理更高效、更精细的落脚点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幸福日常的感受度。因此,静安寺街道尤为注重城区管理的群众感受,打造“有温度的社区”。

静安寺商圈商务楼宇林立,每到饭点,总能看到众多外卖小哥奔跑送餐的身影,由此产生的电动自行车在人行道乱停放现象就成了城区管理的“顽症”。

多番实地调研后,街道城运中心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管理方式:一方面,在外卖送餐高峰时段,以错峰吃饭等方式全面加强街面巡查、固守和疏导力度;另一方面,及时整理停车点内停放的车辆,尽可能腾出空间,引导外卖电动自行车有序停放。

静安寺街道85%的辖区面积均为历史风貌保护区。在坚持用好人员巡查、无人机巡视、在历史建筑外安装架构位移动态监测定位传感器等“人防+技防”手段,守护好这份珍贵的“家底”的同时,一场关于“能不能在历史风貌街区里释放出更多公共空间,让街区里的居民和更多的市民在共享中感受城市美好”的“头脑风暴”开始了。

去年11月,愚园路608弄6号微更新后的重新亮相“惊艳”到了所有人,原来杂乱的庭院变成洋气漂亮的小花园。这里既是市民烟火生活的场所,又是行人走进去、感受愚园路百年风华的公共空间,还是上海历史风貌街区内首批居民小区让渡空间向街区开放的案例。

这场“脱胎换骨”的改变源于愚园路608弄6号居民的一次情况反映:庭院里的梧桐树挤压到建筑,造成家中墙面渗水,希望街道能够对建筑和绿化进行修缮、调整。

在发现愚园路608弄6号的庭院与愚园路仅一墙之隔,且空间相对宽敞,有一定的开放条件后,静安寺街道决定将这里作为“头脑风暴”的“试金石”:借助修缮和调整,引导居民把围墙降下来“透”绿,最好还可以让路人走进去。

在认真聆听楼内7户居民对于开放的顾虑和解决生活痛点的个性化需求后,街道与居委经过多方沟通和讨论,拿出了解决方案:把围墙降下来的同时,在入口处增加多个摄像头,确保安全性;小门钥匙由一楼居民掌握,小门敞开和关闭的时间由居民说了算;搭建一组带着透明雨篷的座椅,在雨篷上架设晾衣架;翻新下水道,并在庭院内铺上浅色防滑地砖。

“试水”成功后,街道表示,将继续推动沿街小店、企业园区等部分空间更新后的对外开放,打造让全体居民可观可感、可碰可触的共享街区空间。

更智慧

“一张网”迭代到“一座城”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让“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变得更加可行。

在静安寺街道城运中心,一块巨大电子屏幕几乎占满了整个墙面。每一分钟,甚至是每一秒钟,街道辖区每个角角落落的即时动态都在屏幕上不断被更新。

据张燕芬介绍,中心应用特色“五色管理法”,对城市运行事件和案件按不同的严重等级进行预警、分析和研判,实现快速处置、督查督办、严格考核。街道辖区范围内14000余个“神经元”点位对重点区域、人员和部件做到全方位、全天候监控。

实现“一库知全部、一网管全程、一屏观全域”后,静安寺街道探索符合时代特征、街道特色的城区管理路径的脚步还在继续。

今年,街道在原有“一网统管”的基础上,启动“一网统管‘1+4’数字孪生街道应用场景”建设,通过整合、提升多个应用场景,实现城市数字底座上的数字化转型管理应用场景研发和实战。

记者了解到,这场技术应用上的迭代升级聚焦了数字赋能、跨界融合,重在以人为本、高效协同。

其中,“1”是泛在赋能、智能协同、开放共享的数字孪生街道基座,将数据潜能全面激活、共性平台能级提升,适应新时代城区管理需求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4”是智慧党建、数字经济、数字生活和数字治理四个独立的专项应用场景,让街道辖区里的数据、信息能够在更多层面上实现融合、开放和共享,推动城区管理更直观、更智能、更精准。

市容环境更美、人文环境更优、城区管理水平更高,是静安寺街道一以贯之的努力方向。

接下来,街道将进一步激发“当好模范、成为典范、引领风范、打造示范”的强大动力,对照“最高标准”剖析不足,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以“绣花”精神打造市容环境管理“最好水平”,加速实现居民所向往的安全安心、宜居宜业的美好生活。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