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3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百乐门
2023年03月14日

● 文博掠影        

海派绘画百年历程

○ 施泳峰

自19世纪中期开埠以来,上海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前沿城市,繁荣发达的商业经济不仅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人才,而且铸就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风格气度。自上海开埠以来,江浙一带的书画家纷纷来到上海鬻画维生,海派绘画由此形成,比如吴昌硕、蒲华、虚谷等。

海派绘画引领一代风尚,绵延一百多年,各种艺术风格都曾在上海这片热土上融会碰撞,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们在上海实践各自的艺术理想,并将一颗颗艺术的种子散播到远方。海派绘画的辐射范围究竟有多广?从江苏、浙江,到北京、西安、广东、香港,甚至日本,都或多或少受到海派绘画的影响。

海派绘画的流变期很长,辐射的地区也很广。由于海派绘画本身就有来自江浙文人画的传统,再加上在上海取得成功的画家们的传播,海派绘画首先影响的就是江浙地区。20世纪20年代,只要是在上海举办过画展或与海派绘画有接触的画家,大都能在本地高人一头。上海吸引了江浙一带几乎所有的优秀画家,与海派绘画有渊源并影响全国画坛的画家有很多,他们或从上海的美术院校毕业,或曾是海派绘画风云人物,或担纲过各地美术界的重要角色,尽管他们的画风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各自努力地铺展开海派绘画的外延。

1949年之后,上海的美术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海派绘画的画家们开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时代主旋律的创作当中,用绘画作品反映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等社会新面貌。新中国的海派绘画创作在时代发展中获得更新与新生,现代人物画、城市山水画、农村风景画等主题性创作“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海派绘画的画家们在反映社会主义新时代主旋律的同时,也创作了许多为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花鸟画、风景画、静物画、连环画,以及传统戏曲故事画,既充满城市生活的烟火气,又有着高雅脱俗的艺术审美情趣,这些作品给人们带来了温馨、甜蜜和慰藉,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海派绘画作品更是随着上海中国画院和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等专业平台的相继建立发生新的转变,根植生活,以写生为基础的中国画改革带动了笔墨技巧的改进,赋予了海派绘画的新生,在现代人物画、城市山水画、农村风景画的表现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工人为主体的业余版画创作为上海工业建设刻录下了岁月的印痕。主题性创作推动了上海油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形成富有个性的艺术面貌。

改革开放为上海的绘画创作带来空前活跃的探索气氛,从老画家到青年美术工作者都迸发出极大的创作热情。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海派绘画被重新提起,上海理论界对海派绘画的缘起与发展作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在社会主义新时期被赋予更为积极的含义。1979年举办“十二人画展”,这次展览发出了艺术创新的先声,探索了绘画艺术的形式美,把对形式的探索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海的美术创作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1986年“海平线绘画联展”在上海美术展览馆举办,这次展览鼓励上海的年轻画家发挥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体现出上海这座城市的审美和对艺术的追求,构成了一曲情绪跌宕的美术交响乐,传递出时代之光与城市之光交相辉映的上海艺术之光。此后的每一届“海平线”展览都在探索与创新,拉大参展范围,拓宽作品样式,成为上海美术界最重要的品牌展览,当年参展的青年画家后来都成为上海美术界的大师,成为上海美术的中坚力量。可以说海派绘画与海派文化的创新精神,是流淌在上海美术血液基因里的。

20世纪早期,风云激荡,海派绘画的画家们在继承以传统经典文人画为标识的“江南文化”基础上,发展出融合时代新元素的“海派文化”。新中国成立后,海派绘画的画家们积极响应社会主义新时代主旋律的召唤,孕育出以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目标的新中国美术创作。改革开放以后,海派绘画的画家们广泛吸纳借鉴各种现当代艺术流派的精髓,以创新精神催生出各种精彩纷呈的文化艺术产品,让上海成为人们心目中勇立潮头的文化前沿阵地。

上海以开放多元的格局形成的城市文化特质,其不愿跟风的习性构成了海派绘画“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秉性赓续。从百年前江浙画家汇聚上海造就海派绘画的新风,到如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美术事业上形成的繁荣格局,都能说明上海的求新求变以及勇于探索。

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的大展“艺术百年·光风霁月——上海近现代美术作品展”展陈中,参展的200多幅美术作品,阐述了海派绘画的缘起、形成与影响,将落脚点更多地放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上海美术史,全面地呈现了上海美术史的发展脉络,以及上海美术家在时代巨变下的艺术创作成就。

上海市美协顾问、本次展览策展人朱国荣介绍:“展览作品以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藏品为主,亦从上海的市级、区级美术馆和部分民营美术馆及私人收藏中借展了不少作品,品种也有了较大拓展,还增加了一些专题文献陈列,以尽可能全面地反映上海美术家紧随时代发展,在创作思想、审美观念、表现技巧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和艺术创作成就。在美术作品呈现的外在特征与蕴含的内在思想变化上,归纳出变革与创新是上海近现代美术与时俱进的这条主线,亦是形成上海城市精神的根本体现。”

作者系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研究员,上海市文博(三级)研究馆员,上海市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国家文物局文物进出境鉴定人员,上海市文物局涉案文物鉴定人员,上海市文博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