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9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社区
2023年09月19日

天目西路街道倾听居民心声,握手打造“聆聚亭”

房龄近30年的老小区有了公共空间

■记者 顾武

本报讯 在天目西路街道灵广大厦一条红色健身步道的尽头,有一座美丽的“聆聚亭”,小区里的居民经常在亭子里交谈,步道的两侧,各种鲜花盛开、绿植茂盛,呈现一派勃勃生机;夜里,当淡黄色的地灯亮起来时,“聆聚亭”显得更为璀璨、动人,让这个房龄近30年的老小区,仿佛“逆生长”了一般,呈现花园般的景色。

而“聆聚亭”的建设背后,却有着一系列故事——今年上半年,天目西路街道地梨港居民区党总支干部在零距离走访、搜集民意过程中,了解到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都十分向往小区里有一个可以说说话的地方,尤其是盛夏的傍晚,能有一个聚在楼下坐着“乘风凉”的地方。

“居民的期待,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经过一致协商,居民区党总支、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决定顺应民意,将小区内的小花坛进行微改造,并取名为“聆聚亭”。

在“聆聚亭”筹备、选址、移树、建造、维护等各个过程中,居民区党组织始终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议事会,让居民们共同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做出决策。

当“聆聚亭”建设遇到资金筹措难题时,居民区党总支负责人和小区业委会主任了解到小区里有一名姓鲁的居民,是建筑工程公司的总经理,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于是上门询问是否可以以社区单位共建的形式,共同为小区的工程出力。

当他听说是改造小区的公共空间时,一口答应了下来。

“生活的环境好了,对小区居民都是有益的,我很愿意尽一些社会责任!”于是,出资方式很快确定了下来,“三个出一点”,即业委会出一点、共建单位出一点、街道办事处出一点。

资金落实了,工程很快就开工了。作为小区的一项民心工程,改造成果为大家所享用,从想法到实施的每一步,居民区党总支都尊重每个人的想法。6月,居民区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改造方案的意见征询稿,获得了200多个点赞,改造过程中,小到一个路灯、一盆绿植,都充分听取了居民的意见。

改造过程中,绿化带里需要盆景、绿植,业委会成员们又发挥起了主观能动性,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他们把这片绿化带当成自家的小花园,还亲自动手栽花、施肥,他们笑称:“小区的事自己干,就当是减肥了!”对于怎么把“聆聚亭”维护好,居民们的想法很一致:需要有一个自治管理的“护园队”。

关于文明养宠等问题,大家希望狗主人在“聆聚亭”遛狗时,遵守文明公约,比如随时处理狗狗大便等等,这些想法提出来后,得到了众人,包括养宠物居民的一致赞同。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