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9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焦点
2024年09月30日

区体育局 马嘉槟

运育活力 惠动静安

■记者 黄竞竞

近年来,静安区体育局紧紧围绕区委“四范目标”,坚持规划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持续优化体育设施建设布局、丰富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优化规划布局

公共体育设施“靠得近、用得上”

健身场馆更多样、体育设施更丰富、运动体验更舒适,市民健身去哪儿?静安体育不断刷新着自己的答案。

今年7月1日,共和新路街道社区市民健身中心投入运营。自开放以来,实惠的价格、舒适的环境,吸引了周边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前来健身,特别是年收费仅为680元的健身房项目,更是“圈粉无数”,深受众多白领健身爱好者欢迎。

加快社区市民健身中心这一类“小而全”的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布局,是静安体育在聚焦民生所需、补齐短板的重要“缩影”。

静安区体育局局长马嘉槟表示,近年来,静安努力探索破解高密度城区“去哪里健身”的难题,致力于构筑“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圈层体系,深挖存量资源,优化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布局,创新设施服务供给模式,于细微之处不断深挖市民健身空间,先后建成了一批市民“靠得近、用得上”的优质而多元的公共体育设施。

截至目前,静安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0.97平方米,“十四五”期间实现年均场地面积增长10%左右,是历年规划发展周期增幅最大的五年。

到年底,全区将建成由684处社区健身点、10处市民健身房、7处市民健身驿站、2处职工健身驿站、26座市民多功能球场、42条市民健身步道、54处楼宇健身室、10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6处社区市民健身中心以及4座区属公共体育场馆组成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实现“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在社区基础设施的全覆盖。

服务供给精准化

“共建、共管、共享”长效管理

近年来,静安体育以加快推进“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建设为抓手,不断创新载体,从河域两岸到桥下空间、从大型商场到基层社区,因地制宜开拓各类体育场地。

马嘉槟介绍说,在打好“建”的攻坚战的同时,坚持在“管”字上、“用”字上主动探索,打造“共建、共管、共享”一体化的管理长效机制,更好地提升体育设施的使用率和管理水平。

目前,在全区已建好的公共健身器材的维护管理方面,已形成由区体育局、街镇社区、第三方维修公司三家主体共同参与的巡查、维修和安全使用反馈机制,动态做好器材维护保养,确保器材完好率。

区体育局还在如何“用好”公共体育存量空间上不断深挖,通过升级改造区属公共体育场馆硬件设施环境、加大公共体育场馆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研发等,多措并举地实现区内公共体育场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场地坪效使用的最大化、市民享受设施服务供给的精准化。

三方面“组合拳”

从“有没有”转向探索“好不好”

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体育法规政策,为静安今后更好地丰富全民健身内涵、精准服务供给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马嘉槟表示,下阶段,静安将由原来更多关注“有没有”的问题,转变为探索“好不好”“优不优”的发展新模式,将重点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上更加关注全龄友好、公益服务配送供给上更加丰富多元、科技赋能管理能级水平上更加智能便捷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打出一系列的“组合拳”,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