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4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百乐门
2025年04月29日

● 海上书评

长江入海 真情如梦

安谅诗集《向长江每一条支流致敬》印象

○ 崖丽娟

诗人安谅先生刚出版的《向长江每一条支流致敬》已经是他的第八本诗集了。

长江与黄河同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中华儿女,长江流域所孕育诞生的中华文明,其源远流长的萌芽壮大,以及饱经风霜的曲折历程,仿佛就是一部波澜壮阔、雄伟厚重、宏大激荡的史诗巨著。安谅先生以诗意的笔触,链接时代大命题,把长江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人文历史通过艺术升华后,呈现出万般迷人姿态,使这条母亲河成为独特的审美对象。诗集《向长江每一条支流致敬》与支流有关的诗,包括与相关沿线城市的诗,收录有二十多首,占了较大篇幅。这些诗篇带给读者阅览山川河流、寻踪文明历史、追溯文化品格的美好精神体验。四十年来,安谅先生写过上百首关于长江的诗,上一本诗集命名《失眠的江水》。这是对母亲河的礼赞,也是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讴歌,或隐或现地投影了诗人的心路历程和思考轨迹,同时也暗合了诗人对长江这一母亲之河的自觉勘察。这些精神实践隐藏着诗人的生命之情,演绎的是感性喷张与理性内敛相互交织的心灵之歌。如同名诗《向长江每一条支流致敬》:“从四面八方,千折百回/以万种姿态/追寻一个方向/融入滚滚长江//那数不清的支流/有说不尽的梦想要在浪澜汹涌,风云开阖间/惊涛拍岸//汉江,岷江,嘉陵江,黄浦江/还有多少无名的涓涓细流/甚至还有一尾泥鳅之水/沉默或者喧哗而来/……千里江水,集聚无数/闪动着的是生命的奇幡/当高歌赞美长江时/请让我向每一条支流致敬/也是向我的昨日致敬”。诗人把个人生命体验巧妙融入江河奔腾之中,他的想象方式透露出诗人的情感方式,他的诗歌韵味流溢复杂的人生况味:“当下奔流涌动的水/多像我年轻时的个性/一往无前/没有什么可惧可畏//如今我已回归成岸边的一只锚/含有充分的盐沙/那流逝的水,不论是欢乐还是忧伤/都是我的泪”。安谅先生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描写长江、讴歌长江,将悠久历史与现实人文相糅合,挖掘出长江内在蕴藏的精神力量,塑造的是意志坚定、百折不挠、有容乃大、灵动丰盈的民族文化品格。

“不在深山/长不出一身好的筋骨/静与动/都气定神闲/浮云受到超度/在山间化身轻丝甘露/或者山泉瀑布/断了飞黄腾达的念想/从此流向低处”(见《深山》)。这是历经千帆后的自我省思,也是趟过大江大河后的顿然开悟。所谓“诗言志”,《深山》一诗承继了古代山水诗人摆脱羁绊、不受约束、回归自然,对自由宁静、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的渴求与向往:“我一介书生,不求成仙/只想与这山,这水,这树/还有踽踽独行的雅士/促膝长谈/有可能/在岩缝里找个地方/褪去半生世俗”。

上海是长江入海口,居住于上海这座城市,安谅先生对长江的热爱与欣赏没有停留于表象,他还以理性眼光审视生于斯、长于斯的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描摹出生活中的光怪陆离和大千世界的异彩纷呈。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