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开卷有益
读《赵丽宏书影》
○ 李新
只读书的封面,不是只读一本书的封面,而是340多本书的封面,而且这是同一个作者书的封面,真是一次特殊的阅读之旅,获得的是特殊的阅读体验。
正如赵丽宏自己所说,“我当然不可能创作这么多书。我的这些著作,除了一部分原创初版的书,很多文集、选集和各种不同的类编书籍中,有不少重复的篇目。另外,有些书,不断地重印再版,或者由不同的出版社推出不同的新版本,同一本书的再版和新版,就产生了不同的封面。这是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著作的原因。”尽管如此,一个作家为这么多出版社看重,同一本书一版再版,还吸引了众多海外的出版社,说明一个作家作品的实力和广大深远的影响力。据我所知,国内像赵丽宏这样的作家还是不多的,“书影”更是独一无二。
书影分为诗集、散文集、长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以及被翻译成外文的部分作品几个部分,每一部分按年代即出版先后顺序编排。读这些封面,我们能感受作家的心路历程和时代发展的轨迹。当然,封面是文字编辑和封面设计者的共同创造,但其中必然包含着赵丽宏自己的审美趣味和思想追求。赵丽宏是诗、文、书、画俱佳的作家,除文学创作外,他的书法、绘画均达到一定水准。他的书法,集行、楷、隶、篆为一体,自成一格,柔美中透着刚毅;他的绘画,取材于日常生活,活泼、灵动、有趣。赵丽宏有时就将自己的这一特长参与到书籍封面设计中,尤其是他独特的签名(“赵”和“丽”,他习惯用繁体),为书籍的封面增辉不少。这就使他的书籍的封面,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赵丽宏的书籍的封面大多简约,有的寥寥数笔勾勒,而意境全出,这大概跟他追求简约的审美志趣有关。熟悉赵丽宏的人都知道,他最大的特点是宁静,无论遇到怎样的暴风雨,他的表情总是那样波澜不惊。他不是没遇到过坎坷,年轻时,最好的年华被抛洒到家乡崇明岛的土地上,在旷野的微光——那墨水笔制作的煤油灯下苦苦追索理想和遥不可及的梦,他曾经赴江苏去学木匠,而这些都化作他笔下美丽的文字和淡定的人格。他的生活很简单,就是读书、写作,闲时弄弄书法和绘画,他不追求繁复,也不参与复杂的人际关系,他在《赵丽宏最新散文精选》一书的封面写上一句话:“文章要写得感人,如果说有什么秘诀的话,我认为只有一个:真诚。”赵丽宏为人是真诚的,真诚不需要任何粉饰,那就是简约。我最近读到他一篇散文《我为母亲作画》,其中竟未找到一句比喻和形容词,他就是用真诚的文字和读者娓娓交流,表达对母亲最深挚的怀念情感。这种简约就表现在书籍封面的风格上。
赵丽宏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早年以诗成名,直到今日他还是坚持手写诗歌,因此留下大量诗歌手稿,其诗集《疼痛》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他是罗马尼亚爱明内斯库国际诗歌大奖的首位中国得主,获塞尔维亚“斯梅德雷沃金钥匙”诗歌奖;他的散文,语言纯正优美,因此他成为作品收录大中小学语文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他的作品很多次作为中考、高考及模拟卷的语文命题材料,光我就两次使用了他的文章;他还从事长篇小说及儿童文学甚至绘本的创作,作品同样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他关心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作品走近他们,成为他们的行文范本,体现一位作家神圣的使命感。看他儿童文学著作设计的封面,想象大胆、奇特,往往采用夸张与变形的手法,展现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其中也有赵丽宏童年的生活印迹。
阅读赵丽宏340多册书籍的封面,是一次愉快而丰富的生命旅行。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