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身街巷听民生
“烟火气”中提炼“金点子”
区政协委员、上海清昂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耀
委员履职
本期委员:区政协委员、上海清昂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耀
■记者 陈天艺
作为政协委员,姚耀委员的履职成果扎实实在。多年来,他凭借着超前的思维、宽广的视野、细致的观察力以及深厚跨界的知识储备,在社情民意、协商议政等方面成果斐然,每年被市级和全国采用的建言众多,身边人都笑称他是“建言专业户”。他总说自己不过是把平时走街串巷看到的、跟老百姓聊天听到的,整理成了能落地的建议。这份从生活里长出来的履职态度,让他的建言既有政策高度,又沾着泥土气。
从民生细节看全局发展
姚耀委员常说,当委员首先要弄明白“政协是干什么的”。这些年他把“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理念,实实在在融进了日常履职里。
面对新常态下的国内外局势,他跑了多个口岸和涉外商圈,发现入境游客手续繁琐、支付不便等问题。于是,他迅速从开放国门、免签引流、便利入境、优化支付等多个维度撰写社情民意。其建议不仅被相关部门采用,还获得领导批示,并且大多逐步得到落实。从144小时免签到240小时免签,再到全国范围内提升外籍人员入境便利化水平,促进入境服务消费市场复苏,以及上海口岸打造一站式入境综合服务平台等举措,很多变化里都有他前期调研的影子。
在讨论静安国际化建设时,姚耀委员跑了十多个涉外社区做调研,发现大家总把“国际化”等同于“欧美化”。在一次区政协座谈会上,他拿出厚厚一叠数据:“静安有16%的常住外籍人口来自亚太地区,为什么不多想想他们的需求?”他提交的《关于入境游重启过程中谨防出现“数字鸿沟”》的建议,专门提到要抓住“一带一路”国家的往来机遇。2024年,静安“韩流”“泰流”游客消费增长40%,正应了姚耀委员当年说的“多元化才是真国际”,彰显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趋势、新风向。
在新现象里找发展机遇
作为农工党中央咨政专家,姚耀委员的调研本里记满了各种“新鲜词”:宠物经济、二手市集、后街小店……这些在别人眼里的“小事”,他都当成经济观察的切口。
在养老院调研时,姚耀委员发现很多老人有消费能力却没地方花。于是在多次协商会上,他都举例子:“我经常在一些咖啡店里看到年轻人和老人拼桌喝咖啡,这不就是‘银龄消费’的活样本吗?”后来他提交的提案里,专门建议静安在传统商贸基础上,开发“老年+时尚” 消费场景,现在愚园路的“银发市集”就是这个思路的落地。
今年两会前,姚耀委员带着团队在南京西路商圈蹲点半个月,数着免签入境的年轻游客都往哪儿去。“他们拿着手机找网红店,但周边配套跟不上,待半天就走了。”今年两会,姚耀委员联合多名委员提交了《变“泼天流量”为“长尾留量”和“广域增量”提升我区对免签入境年轻游客的消费吸引力》提案,建议静安把愚园路、美影厂等“小众打卡点”串成线,配上多语种指引和便捷支付。现在,这个提案已经被纳入区文化旅游局的专项规划。
把协商做到百姓家门口
在曹家渡街道的协商议事厅,姚耀委员是出了名的“细节控”。居民没想到的事,他常能提前想到;居民想到的难题,他总带着解决方案来。
街道筹备长者食堂时,他连续一周蹲在静安区工人体育场观察:“早上有打太极的老人,下午有踢足球的外国人,周末还有来开运动会的学生,大家对吃饭需求太不一样了。”于是,姚耀委员建议食堂不仅要做本帮菜,还要设轻食窗口和小份西餐,墙上挂点体育主题的老照片。现在,这个食堂成了“网红打卡点”,老人和年轻人坐在一起吃饭,成了曹家渡街道的新风景。
在他的调研笔记里,记着各种“冷门需求”:陪诊师怎么考资格证、“一网通办”的字体能不能调大、动漫展能不能结合静安的影视资源……这些年,姚耀委员牵头做的10多个街道协商项目,从加装电梯到社区适老化改造,都是从老百姓的“麻烦事”里找出来的议题。
姚耀委员在街道协商议事厅的履职工作中全心投入,他见微知著,具备极强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尤其擅长关注细节。对于群众关注的问题,他能深刻体会;对于群众尚未察觉的潜在需求,他也能提前预判并提出建议。
姚耀委员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协商民主的有机运行。他常说,当委员不是当“评论家”,而是要做“解题人”。这些年,姚耀委员带着笔记本走遍静安的大街小巷,把群众的家长里短记成建言,把城市的角角落落看成课题。在他看来,政协委员的价值,就藏在那些能让老百姓点头的实事里,藏在那些让城市发展更顺溜的细节里。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