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百乐门
2025年07月01日

● 旅人走笔

青秀山:千年山水的百年蝶变

○ 洪伟成

那年秋,广西媒体朋友宾阳邀我去桂林,约在南宁会面。当晚在一家名叫“桂小厨”的饭店品尝壮家美食。席间,中国文化报广西记者站的小郭作为东道主向我推荐:“明天陪你去青秀山逛逛,那是老天爷赐予南宁的天然氧吧,既有自然风光,又有历史人文,特别值得外地朋友到此一游。”

虽说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之誉,但我相信广西的美景绝不仅限于桂林一处。小郭专业的推荐,自然让我对青秀山之行有了期待。

暮秋的晨雾尚未散尽,我们的车已披着霞光驶离明园新都酒店。青秀山位于市区,距我下榻处30分钟车程,称得上是镶嵌在城市中心的一块“碧玉”。青秀山顾名思义,因林木青翠、山势秀挺而得名,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更有稀世的濒危保护植物苏铁。整个景区包括凤凰岭、凤翼岭和青秀山,奇山异卉,四季常青,恰如古诗所曰:“青山四时常不老,游子天涯觉春好。我携春色上山来,山花片片迎春开。”

沿着山路蜿蜒前行,很快就到了龙象塔下。龙象塔是青秀山的地标。这座明代风格的八角重檐建筑,矗立在延绵的青山之巅。塔共九层,内有207级旋梯可达顶层。仗着腿脚尚健,我攀援而上,一口气来到龙象塔的顶层。这里视野开阔,可360度俯瞰南宁市全景——邕江宛若绿绸带横贯城郭,远处楼宇林立,鳞次栉比,点缀着无边绿野。一座山,一条江,一处历史古迹,一片自然风光,就这样在人们眼前完美地交融在一起。

史料表明,龙象塔乃历史名人萧云举所建。塔壁斑驳处,风铃低吟时,似乎都隐藏着萧云举当年的建塔故事。这位出生在南宁的明代吏部左侍郎,曾将自己的科举功名系于风水之说,遂在青秀山上筑起这座欲镇住凤凰之翼的宝塔,塔名取佛经“水行龙力大,陆行象力大”之意。

我随口问道:“我们现在看到的龙象塔是明代建筑吗?”

“明代的龙象塔已毁。今天人们看到的塔,是上个世纪80年代重建的。”小郭的回答接近我的揣测。

据《南宁市志》和《青秀山志》等官方文献记载,龙象塔是1937年被侵华日军飞机炸毁的,当时仅存塔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对中国多地实施无差别轰炸,南宁作为西南战略要地,曾多次遭袭,高耸于山巅的龙象塔显然是醒目的轰炸目标。

然而,民间口述史和网络资料却称,龙象塔是被当地军民主动拆除的,目的就是防止其成为日寇的空中导航标志。抗战时期,中国多地存在主动破坏超高建筑的先例,如武汉黄鹤楼部分结构被拆除,广州六榕寺花塔被伪装覆盖,都是为了避免成为日军空袭的参照。

若龙象塔确为日寇所炸毁,民间“自行拆除”之说又怎么会流行呢?有专家分析,塔在被日军炸毁前或存在临时拆除塔顶部件,以此降低高度的防御性措施,后被人误传为全塔主动拆除。总之,民间传说属于集体记忆混杂现象,更是抗战悲情记忆的衍生版本,其本质是出于对龙象塔被日军炸毁的痛惜,感情上倾向于将其归因于“自我牺牲的主动行为”。这种解释不无道理。

1985年,南宁市人民政府启动了龙象塔的重建,严格按照原塔的形制、高度、层数,外观细节如塔檐翘角、门窗纹样等的历史记载和图像资料,力求最大程度还原。除主体框架和内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以达到防火、抗震的安全标准,外墙面、塔檐、门窗等一律采用仿古青砖、琉璃瓦和木雕装饰,与明代建筑风格基本一致。

今天,人们看到的龙象塔虽非明代的文物样本,但其作为文化遗产的象征性延续还是被认可的。新建的龙象塔修旧如旧,建筑形体优美,文化内涵丰富,堪与邕江共同构成“九层浮屠擎日月,一江玉带绕青峦”的诗意画卷。

离开龙象塔沿山路走走停停,边走边拍,风中隐约飘来一阵梵音。观音禅寺似在青秀山之巅召唤着我们。寺庙门口,一块镌刻着“顽愚可度”的石碑兀然矗立,让人不禁驻足凝神思考佛学的智慧与奥妙。

观音禅寺始建于北宋年间,迄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广西最大的佛教寺院。走进禅寺,大雄宝殿、福慧讲堂、观音阁、地藏殿、卧佛殿、伽蓝殿、钟鼓楼等建筑错落有致。寺内,国内最大手工制作的檀香木镀金千手千眼观音庄严慈悲,镀金衣袂如瀑布般丝滑垂落;缅甸皇室赠送的用整块缅玉雕琢而成的卧佛精美绝伦,慈眉善目间凝聚着千年智慧。大雄宝殿里的诸佛雕像,两侧墙上的五百罗汉画像,或托腮沉思,或捧经论道,栩栩如生,端的是人间百态,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庄严肃穆的祈福文化氛围。

漫步青秀山,同行的友人无不自豪地介绍,远在唐宋时期,这里便是邕南著名的游览胜地,曾有青秀山八景的美誉:泰青远眺、夕阳塔影、山房夜月、凉阁听泉、沙浦渔灯……然而,岁月的沧桑、朝代的更迭、战乱的纷扰,让八景逐渐消逝在历史的尘烟中。昔日有近万种植物生长的“绿色博物馆”,一度荒芜到只剩下松树、大叶栎等少数植物顽强地苟活着,还时刻面临被人砍伐的危险。

幸运的是,改革开放的春风终于吹遍神州大地,青秀山从此迎来新生。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这里开始从国营林场向国家5A级景区蜕变。在严格保护原有热带雨林这座“活体自然博物馆”和董亭、箫台、龙象塔、观音寺等传统文脉地标的基础上,有关部门根据青秀山作为城市链接自然的关键节点,平衡好保护与民生的时代需求,首先致力于恢复这里的自然生态,然后规划新建了步云门、云天阁、盼鹊亭、塔影凌云、花港晓岚、青秀山房、锦鳞戏波等二十多个新景点,用文化重塑青秀山的文旅消费新场景。

这里的兰园是中国最大的自然生态兰花专类园,拥有360多个品种、30万株兰花,分为“空中花园”“古陶兰韵”“药兰秘境”等不同主题区域。兰花是中国传统文化倍加推崇的花卉,曾以“幽谷仙子”的芳名被李时珍写进《本草纲目》、被郑板桥画入竹石图中。眼前的兰花园内,石斛兰垂挂如翡翠流苏,蝴蝶兰织就成“彩虹瀑布”,间或有穿汉服的姑娘们举着自拍杆穿行其间,快门声不时惊飞花丛中的蜜蜂和彩蝶。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图!

此外,青秀山还有樱花园、黄花风铃园、水生花园等专题植物花卉景区。花信风来,四季不败。日益恢复的植物多样性之美,有效拉动了日益增长的文旅新消费。据统计,目前,青秀山每年入园游客量近千万人次。这座昔日以松栎为伴的荒山,如今终于破蛹成蝶,化作千万游客心中的桃花源。每当夜灯次第亮起,塔影凌云处,分明可见历史的褶皱里,绽放着新时代的芳华。

暮色四合之际,归途车满载着秋日的桂香。爱好写诗的宾阳用诗一般的语言总结此行:“青秀山是一幅山水画卷,更是历史写给未来的一封情书。你在龙象塔登顶时俯瞰的邕邑繁华,在观音禅寺触摸的佛门慈悲,在兰园花径邂逅的青春诗意,何尝不是一座城对天地许下的美好诺言?”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