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百乐门
2025年08月12日

● 都市物语

书香接龙

○ 王妙瑞

8月13日,202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将拉开序幕。回想过去20年来,我一次不落地参与了20届。

2004年第一届上海书展记忆犹新。我选了闭幕前一天的8月1日进场,建军节逛书展,对我这个老兵来说别有一番含义。当年获得五好战士荣誉,首先就要学习好,我做到了。千里野营拉练,夜宿老乡家,常在煤油灯下看书。复员回上海后,曾写了一篇《十年收获一箱书》的文章,讲述自己在部队爱书、读书的经历,刊登在晚报的读书乐专版。

首次进书展那年我53岁了,人过半百,爱书不倦。一进书展,大开眼界,人比书多,从未见过。大理石台阶上坐满了阅读的人,我小心地从“人山”拾级而上,无比感慨。后来每年进书展,我总要注视这个“大理石台阶”现象,因为它是热爱纸质书籍的风向标。那年街上的东方书报亭被清空后,我担心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会对纸质书展产生冲击,然而欣喜的是台阶上依然坐满了人,孩子们从马甲袋里取出刚买来的书,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一个男孩看书时间长了,揉了揉眼起身离开。我赶紧坐在他的位置上,屁股烘暖了的台阶,让我感受到了他的爱书温度,也读出了从小培养大理石一般的坚硬读书精神。

当年参加首届书展的10岁孩子如今已有30岁了。20年来,成为书展最充满青春活力的一代人。电视新闻播放走出书展闭幕日的最后一人多为年轻人。从第一届书展期间进场约20万人,到去年的第20届已近30万人啦!我把书展的魅力和时代的发展结合起来看,有了新感悟,深感学习力能激发创新力。

去年8月书展期间,中国首批组网卫星发射,计划到2030年部署15万颗。其中不乏当年参加书展,成长起来的上海航天的年轻人身影吧。青年走在书展前面,意味着民族复兴的生力军可畏。

20年书展我有一事难忘。2008年第4届上海书展举办时,新华社一张图片新闻吸引了我的眼球,一个希望小学的女校长李灵,骑着黄鱼车从河南周口市的偏僻山村到郑州收购教辅书籍,我测算了一下,全程有200多公里。中午她只买一个5毛钱的饼充饥,为的是省点钱多收购一些书,带回学校给孩子们阅读。我被她的园丁精神所感动,在书展买了一箱课外阅读书本,寄给她的希望小学。把刚收到的200元稿费也寄给她,改善一下外出收购旧书时的午餐。接着又写了《远方的心愿》文章,发表在一家纸媒副刊。上海某区一位7旬老人看了文章,通过社区干部联系报社,打电话给我索取这个希望小学的联系地址,后来资助了几十万元,采购了一批电脑和课桌椅等发往河南周口的希望小学。2009年,80后女校长李灵被央视评为“感动中国”人物,她还特地给我寄来了一份新年贺卡表示感谢。

又迎8月书展周,南京西路展览中心外面的排队长龙是一道独特风景。去年8月19日中午一场大雨,让参加书展没带伞的人措手不及,我也是其中一个,却不见接龙人退缩,风雨中“龙”游书展,这届体现上海人爱书情怀的书展,是盛大的市民文化节日,年年传承,书香四溢。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